欢迎访问搜优微信小程序

星座原理效应(星座的是什么效应)

频道:星座 日期: 浏览:1292

微思考

一直有读者建议微思考谈一下对于星座学的看法。那么作为独立思考机构,我们今天就来谈下这个问题。在此,我们并不想用科学的大棒直接把星座学打倒,毕竟存在的就具有某种合理性,更何况科学自身都面临着危机。我们将和大家集中探讨下面三个问题:“星座学有合理性么?”、“星座学为什么有时应验?”、“思考者应该对它秉持怎样的态度?”。

原文解读

星座一直都是最火的话题之一,而对星座学的支持和反对声音也都不少。那么今天,微思考想从理性的角度帮大家分析一下,星座学有合理性么?它为什么有时会应验?思考者应该对它秉持怎样的态度?

【星座学有合理性么?】

星象学最早诞生于公元3千年前,其中心思想是认为天体的位置和运动会直接影响人的性格、生活、甚至命运等。应该说星象学的发展和人类早期对天文学的探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浑然一体,难以区分。但是,随着科学对于实证越来越高的要求,星象学与天文学日渐区分开来,在公元18到19世纪,这种区分日益加剧,使得星象学完全和天文学区分开。 一句话:现在的星座学与天文学互不相干、没有联系。那么作为一种纯主观的性格划分体系,它可能的合理性在哪里呢?我觉得有三点,虽然它们也都没有完美的客观依据。

『出生月份接近者,在母体中的存在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科学的角度讲,同一月份出生的人因为在母亲体内接收到的外界信号大致相同而导致大脑发育存在相似的地方,这可能间接地影响出生后的某些特质,比如性格、心理系统强弱、智力发展快慢、情绪变化等。至于外界信号,一般为怀孕期间的温度、湿度、气候、光照...,因为这些有时是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而母亲的情绪是的确会影响胎儿发育的。

但思考者也很容易用这个理论直接驳斥星座学。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会导致即使同一月份、甚至同一天出生的人,其所存在的母体自然环境都可能大为不同,更不要说胎儿母亲的身体条件、性格差异、生活境况也是千差万别。何况就算外界环境影响相似,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该怎样划分和归纳这样的区别,科学家也从未给出过准确的答案。

『星座学是一种统计学?』

星座原理效应(星座的是什么效应)

确实这是一种说法。因为有些人说,星座学是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统计中总结出的规律。比如,历史上确实有一大票哲学家是在星座学中金牛座的出生月份中诞生的,于是大家就说金牛座出哲学家等,就像下面的统计:

苏格拉底 公元前 469年5月20日左右

马可·奥勒留 121年4月26日

马基雅维利 1496年5月3日

休谟 1711 年4 月26日

康德 1724年4月22日

费希特 1762 年5 月19日

穆勒 1806 年5 月20日

克尔凯郭尔 1813年5 月5日

马克思 1818 年5 月5 日

斯宾塞 1820年4月27日

文德尔班 1848年5月11日

彭加勒 1854年4月29日

弗洛伊德 1856年5月6日

马克斯·韦伯 1864年4月21日

列宁 1870年4月22日

罗素 1872 年5 月18日

奥尔特加·加塞特 1883年5月9日

卡尔·巴特 1886年5月10日

维特根斯坦 1887 年4 月26日

卡尔纳普 1891年5 月18日

哥德尔 1906年4月28日

可是思考者又要问了,那这个统计方法全面吗?科学吗?客观吗?是不是可以公布出来大家研究一下呢?无疑,星座学还没有一套完美的、可公布的统计方法。

『作为一种纯粹的主观思维体系难道就没有意义?』

这一点其实是思考者们唯一没法辩驳的,因为你可以叫它“信仰”,或者“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我们现代科学站在纵深的历史层面上也有类似问题。根据现代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薛定谔之猫实验等观点来看,我们的宇宙就像一个表壳,我们只能从它指针的走法猜测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却永远无法打开这块表亲自去查看。一是我们没能力打开;二是就算我们真打开,里面的机制也会因此变化,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它原本的样子。这样带来的结论就是:没有什么理论是绝对正确的,很多无法证伪的理论都存在正确的可能性。

比如,我们怎样评价牛顿的理论呢?只能说在他那个时代确实很好地解释了很多现象,但不还是被爱因斯坦的体系取代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呢?早晚也会被下一套理论体系所取代。那么是不是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体系完全没价值呢?当然不是。至少,这些理论体系为当时和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思维的立足点。

星座学也如此。就算它并无任何客观依据,但它至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维的切入点和框架体系,让信它的人和倦于思考的人在思维上有所依靠。虽然很多其他体系站在功利的角度和思考者的角度可能更好、更可信,但是星座学比较通俗易懂,更容易被普通人所理解和接纳。

【星座学为什么有时应验?】

如果没有任何客观依据,为什么星座学有时候似乎很准确呢?这里面就不得不提它和我们玩儿的心理学把戏了。

『巴纳姆效应(英语:Barnum effect)』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呢?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就是“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简单说,星座学中很多描述性句子都是模糊的,因此人们都可以从这些语句中找到他们自己的想法,然后就认为这些语句成为了他们的个性。在“巴纳姆效应”中,描述的技巧也至关重要,比如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比例、模糊词的运用等。“巴纳姆效应”的具体实验过程,大家可以去搜索相关资料,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其实算命、测字、风水等很多其他占卜方法据说也都巧妙地利用了“放之任何人都靠得上”的“巴纳姆效应”,毕竟都是人类,经历、想法、情绪和性格不管怎样都有些相似度的。

星座原理效应(星座的是什么效应)

『潜意识的调动』

当看到星座里的一条信息的时候,我们关于这条信息的记忆就被开启,我们也就会更加容易的记起那些潜意识里和星座描述相符而不是相悖的事情。人们就是这样的,也许能证明星座的只有几件事而已,我们却牢牢的记住了,但也许有更多的反面的事件我们却不自觉的选择了忘记,尤其是当星座中的表述带有明显谄媚意味的时候。

这里举个场景,甭管是星座学,还是算命、测字、风水,如果它们对我们的描述全是负面的,没一点正面、也没有任何的转机,我们会选择相信吗?反正我是不会。

『认知惯性』

心理学也叫“固着效应”。就是说,当我们信星座学的时候,我们会惯性的与其描述取齐。有个成语故事可以更加形象地描述这一心态,叫“失斧疑邻”

说有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怎么找也没有找到。后来他认为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他注意到邻居的孩子的言行,神情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小偷。于是他断定是那个孩子偷去了,心里还对自己说,“我早就看出那个家伙不是个好东西。” 第二天,他上山砍柴时在一棵树边上发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现在他才想起来,原来是前天自己忘记在这里了。他后悔自己随便的怀疑邻居的孩子。回家后,再看那个孩子的言行和神情,根本不像是偷东西的人。于是他又对自己说,“我早就想过,他不是那种偷东西的人。”

【思考者应该对它秉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星座学呢?

我比较欣赏知乎上李傲文的一句话:“星座、血型,占星,塔罗,占卜...只要你信,那么就真的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作用——通过‘自我预期的实现’这种方式,所以如果你真的相信这些玄学的东西,请坚持挑好的听。”

至于基于商业考虑或者为博得眼球而写的各种预测和所谓的人生、职场规划,作为理性主义者,微思考还是建议你近而远之比较好。因为这容易固化大家的思维,在关键问题上做出误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思考网站http://vthink.org,或关注公众号(可搜索公众号“vthinkorg”或者“微思考”),每周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启新的思维角度。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朱茵星座(朱茵什么座)

星座合盘多少分适合(星座合盘分数高低)

农历2月16是什么星座(阳历2月16日是什么星座)

王北车什么星座(王北车是哪的人)

十二星座酒量(十二星座酒量最高是谁)

关键词:星座原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