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荣里社区的故事(遇见)
清晨,派出所点名结束,四十八岁的刘伟穿戴好装备,走到他管辖的天津市永安道200号庆荣里社区。年轻的辅警杨亮跟在身后,有时还要小跑几步,才能追上刘伟的脚步。
刘伟对这里像家一样熟悉。自从十四年前来到这里工作,他就再没有离开过。
警务室设在小区入口,虽被风吹日晒得稍显暗淡,但藏蓝色的标识依然醒目。只有八平方米的警务室,两个文件柜、两张小电脑桌和三把椅子,占去了大部分空间。刘伟和杨亮抽取档案或接待群众时,只能侧身通过。
那些档案,记录着居民的迁入迁出、外来人口的租房退房、消防安全的检查结果、居民的养犬情况、防电信诈骗的宣传记录……每一页都有刘伟的笔迹,一笔一画,整整齐齐。
成为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桃园派出所庆荣里社区民警时,刘伟还算是年轻人。现在,社区的年轻人都叫他刘叔叔。他几乎张口能说出辖区里一千七百余户居民每一户的情况,闭眼能画出每个楼号的户型图,孤老等特殊居民的电话和近况,他更是牢牢地记在心里。
八十多岁的卞奶奶,这几天有点儿心神不宁。每天清晨,她都会蹒跚地挪到窗前,看一眼对面的警务室里有没有刘伟的身影,她担心的是刘伟会调离这个社区。卞奶奶的老伴已去世,又无儿无女,独自生活的她,一直是刘伟的牵挂。每次下社区,刘伟都会提着蔬菜水果来卞奶奶的家里看看;疫情防控期间,保姆无法登门,刘伟和杨亮就按时送菜送药,保障老人的正常生活。
那年重阳节,刘伟配合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租来大巴车,陪着社区的老人们游览城市新貌。多年不逛街的卞奶奶,望着车窗外的城市街景,高兴了好一阵子。
虽然腿脚不便,卞奶奶的头脑却很灵活。她让刘伟帮忙买来智能手机,问刘伟:“你能教我用微信吗?”
“好嘞!”刘伟坐在卞奶奶身边,逐一示范,教老人如何在手机上打字、发语音。阳光透过窗棂洒到两人身上。他们就像是一对母子,那般寻常,又如此温暖。
从此以后,每天清晨,刘伟都会收到卞奶奶的微信语音问候:“刘伟啊,早上好!我好着呢,你放心。”那一刻,刘伟觉得,踏实的日子是这么美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庆荣里社区不大,从南门走到北门,大约五分钟。可刘伟走完这段路,却要十到二十分钟。居民们的热情招呼或者苦闷诉说,都会拦住他的脚步。
这天下午,刘伟正在社区里,雯雯妈妈十分着急地拦住他:“雯雯说在小花园里,但找不到了!”
刘伟立即打电话给派出所值班室,查监控,找雯雯。
二十岁的雯雯因智力缺陷,生活不能自理。雯雯的父母花费了所有的钱给她看病,却毫无起色。后来父母离异,她归妈妈抚养。
刘伟特别关注这个家庭。他经常打电话提醒雯雯的妈妈,记得按时让孩子吃药,还将给雯雯买药的日子存进备忘录。但是雯雯长时间外出要坐轮椅,妈妈带她去医院很吃力。于是,刘伟揽下了这个辛苦活儿。休息时,他就开上自己的车,带雯雯去医院取药。他熟练地推着轮椅上的雯雯,挂号、就诊、缴费、取药。一天,医生偶然得知这位推轮椅的“爸爸”竟是社区民警,不禁向他竖起大拇指。
刘伟沿着监控显示的雯雯出走方向一路寻找。终于,他在距离小区几公里的广场找到雯雯。雯雯蹲在角落里,看见刘伟,委屈地哭了起来。她说,自己脑子里有个声音告诉她要一直走。实在走不动了,她就对脑子里的声音说:“我不走了,我要等刘叔叔。”“好,刘叔叔送你回家。”刘伟说。雯雯使劲点了点头。
刘伟的手机里,存着社区上千名居民的电话。微信里有社区群、党员群、楼长群等各个群,辖区情况尽在心中。
这天晚上,吴爷爷给刘伟打电话:“刘警官啊,我有事情找你商量,你明天能来我家吗?”
“没问题,吴爷爷,我一早到。是急事吗?要不我现在去?”
“不急,不急。”
第二天一早,刘伟敲开了吴爷爷的家门。
吴爷爷八十多岁了,虽说老伴已去世,也没有子女,但他是一位爱生活、会生活的老人。刘伟想,吴爷爷点名找我,到底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呢?
原来,吴爷爷要立遗嘱。
前几天,吴爷爷突觉天旋地转,他强撑到卫生间,吐得不轻。他坚信自己生了重病,赶紧给外甥女小琪打电话。小琪迅速赶来将舅舅送到医院。病床上的吴爷爷说:“小琪啊,等我走了,我的财产都留给你。”
一番检查显示,吴爷爷只是颈椎病引发的眩晕,并无大碍。回家后,吴爷爷想,自己一天天老去,口头上说把财产留给小琪,这样能行吗?这个决定事关重大,他想到和刘伟商量。
刘伟告诉吴爷爷:“您有意愿,趁现在身体硬朗,脑子明白,可以立遗嘱。咱们街道就提供法律援助,定期有律师来做咨询。到时候我陪您去。”
在永安道200号庆荣里社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3日 08 版)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