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双子座图片(双子双子座的图像)
1904年6月10日,
一个小女孩儿在杭州诞生。
很多很多年以后,
这个女孩儿用她的天分与才华,
以及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
让国人永远记住了她。
《诗经》中写道: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因的名字正是出自于此。
林徽因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
祖父林孝恂曾任杭州知府,为人通达开明;
父亲林长民曾两度赴日本留学,
受中外文化双重滋养,
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林徽因生活中的大事都喜爱和父亲商议。
1916年,林徽因举家迁往北京,
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林徽因跟随父亲一起游历欧洲,
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
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
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
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
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
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赴美攻读建筑学。
同年9月,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
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
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注册在美术系,
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
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928年春,她与梁思成结为夫妻。
随后,夫妻偕同回国,
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从1930年到1945年,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
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
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认识,
从此加以保护。
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
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
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
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
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
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
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
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数篇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
以后几年中,又在各大期刊上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
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
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
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
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
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
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代表作的当属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
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
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
“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
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
次年,她就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
1940年,她随梁思成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
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
在病榻上,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
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
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
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
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回到北平,
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
1949年初,应解放军请求,
林徽因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
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
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
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一起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
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
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
让它们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
林徽因夫妇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随后,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并拒绝吃药救治。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955年4月1日,
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去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
在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
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
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
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徽因。
本文为Libii编辑整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需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谢谢~
【十二星座名人系列】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